
每到秋季,由于天气干爽、适宜晾晒,都是粉皮加工的黄金季节,记者走进昌乐营丘镇的小刘家庄村,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草帘和晾架上一串串的粉皮和粉丝,晶莹剔透的,挂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农家大院,走进村民丁建苗家,一家人正在忙着加工粉皮,只见旋子在热气腾腾的大锅内轻轻一转,一张簿如纸、滑如缎的粉皮瞬间即成。丁建苗边劳作边告诉记者,“这吊粉皮分别得四道工序,打上糊以后把淀粉放这里面,之后再搅的有粘度、有稠度,水烧开以后再上转子上轮,再到凉水里一拔,最后贴在帘子上晒。”
在村里,我们遇到了今年63岁的老大爷乔福,有着40多年粉皮加工经验的他向我们介绍,随着这几年人们对粉皮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他们村的粉皮加工也从最原始的全人工逐渐开始往机械化方面发展,“咱那个是42公分,这个是26公分,质量好,便于包装,保证是纯地瓜,淀粉还得正儿八经的净化。”
前几年,小刘家庄加工粉皮还停留在自产自销、小打小闹的小作坊阶段,为做大做活这一产业,昌乐在政策、资金、产销方面全力做好保障服务,引导村民成立了粉皮加工协会,并发挥粉皮加工技术专长,家家建场地,户户做粉皮,昌乐营丘小刘家庄村共71户,有69户都加入到粉皮加工的行列当中来,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粉皮加工特色村,由于质量过硬,粉皮加工户们不用外出,就能卖出个好价钱。现在,周围几个村也加入进来,带动了周边群众走上了粉皮加工致富路。“我家一共是四个,有的时候再雇上几个,一年产量在十万斤左右,价格今年还算可以,咱批发是6块3到6块5,收入很稳定一年十几万块钱。”乔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。
如今他们的粉皮走进了大超市,由于用料讲究、质量上乘,成为了上等品,多年来一成不变的粉皮加工如今也有了新花样,依托粉皮加工特色产业,这几年,村里的加工户们纷纷走上了致富路。